昨日的禅城区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一个熟悉的词汇再被提起——“禅企回家”。这是继2016年后,该计划再次出现在禅城区政府工作报告中,如今这四个字似乎又有了更深一层的含义。
报告提出,实施“禅企回家”计划,就是要设身处地为企业着想,为企业提供更优质、更精准的政务服务,提高服务企业的能力。
与2016年相比,此次报告中对该计划实施具体措施有着明确的方向指引,着重强调提高“服务企业的能力”,以及依托禅城自身的产业底蕴、完善的产业链条、优质的教育医疗服务环境等要素,留住科技孵化器孵化出来的成长型企业及骨干企业。
从首提到再提,“禅企回家”究竟有何深意?
构建新经济体系的重要一环
诸多企业代表委员在两会期间提及“禅企回家”时,令他们难以忘怀的正是企业“游子离家”的那段时间。
近10年来,由于禅城土地空间制约、城市环境提升、限制货车通行等影响,一部分禅城企业陆续停产外迁,造成原本作为制造业重镇的禅城,随着大量企业外迁而饱尝产业空心化隐忧;另一方面,一些成长型孵化企业外迁,也直接影响了禅城在双创经济领域的发力。
为此,报告着重强调要留住科技孵化器孵化出来的成长型企业及骨干企业。鼓励优质企业将研发设计、品牌运营、营销总部等环节扎根禅城,欢迎资本回归投向符合新发展理念要求的产业,实现企业的“二次跨越”打破“产业空心化”、“城市边缘化”论调。
禅城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局长李凯认为,随着城市升级和产业改造不断加速,如今禅城已经有能力与底气吸引企业回归,尤其是作为中心城区城市配套相对完善,在教育、医疗等领域对于企业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明显较强,这正是禅城实施该计划的最大优势。
在禅城区委书记刘东豪看来,企业回家不只是企业回家本身,也是构建禅城经济实体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中心城区土地资源受限的情况下,企业在禅城做大后,慢慢开始转向总部经济和研发的概念。这些都是我们构建新的经济体系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刘东豪说。
他表示,禅城还要通过招商引资,构建产业链,以增量来促进存量,存量发展要支持增量的演进。最终向产业尖端走去,形成一个互相促进的模式。
以“家”留企,以才引才
扬帆正遇东风来。
“禅企回家”计划在禅城作为中心城区大建设、大发展的阶段被提出来,聚焦的是如何利用当前的有利形势,增强禅城的城市魅力,营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营商环境的问题。
禅城区区长孔海文在此前接受专访时提到,禅企回家主打的是“家”的概念,之所以这样说,正是为了强调企业与人才的归属感。
孔海文认为,禅城要做到让企业和人才“近悦远来”,要主打“家禅城”的概念,更要让禅城成为企业、人才成长的温馨港湾。禅城将在政策上对这类企业予以支持,包括一些总部经济的补贴政策,以及科技和人才领域的补贴,此外政府也将打造更友好更便利的生产环境,以此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禅企回家,不仅因为有‘乡愁’、有‘根’,更因为这里有行业品牌的价值,有适合行业发展的市场和环境。”李凯这样说道。
留住企业的关键是留住人。为此,报告提出,禅城要探索“以才引才”的路径,让已在禅城的关键行业领域专家成为政府与人才智库的“牵线人”,吸引一批“候鸟型教授”“星期天工程师”来禅城工作。
同时,禅城还将依托人才驿站、留学精英促进会等平台,吸引禅城籍的优秀海内外大学生回到家乡就业创业,通过人才的聚集和拉动作用,推动人才资源和资本同时集聚。
产业链条与城市配套是关键
春江水暖鸭先知。“禅企回家”这个听起来温馨的四个字背后需要的是切实可行的做法,作为“回家”的主角,企业代表的声音格外引人关注。
禅城区人大代表、鸭梨科技董事长吴金军认为,对于企业而言,回归禅城或许需要更多现实因素的推动。以他所从事的互联网产业为例,企业就希望禅城能够引进更多互联网大数据类高端企业平台,这样一方面能使原有产业链不断完善,另一方面随着大型知名企业的落户,将为禅城带来人才的集聚效应,这样的环境下尤其有利于本土中小企业招揽人才。
与吴金军有着同样呼声的还有禅城区人大代表、柏克新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叶德智。他尤其关注到报告中提及的“优质教育”等配套服务,在他看来,企业的许多高端人才正是由于禅城优越的生活环境而落户于此,然而在子女教育方面却往往由于户籍等限制而无法就读于公办学校,对此他提出是否可以为优质企业就近提供部分“人才学位”帮助企业留住人才,从而增强禅企回家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