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 协会动态 | 科技动态 | 金融动态 |
从去年开始,一轮推动企业“上云”的热潮在全国各地悄然兴起,与“机器换人”等行动呼应,多管齐下地帮助规模以上企业逐步完成从制造到智造的华丽转身。
而这场企业上云的潮流,已来到禅城。11日,“智慧企业云领未来”佛山论坛(以下简称“论坛”)在禅城举行,政府部门、行业及企业代表共聚一堂,探讨如何以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
企业“上云”是这场技术盛宴背后的核心词。行业大数据对于企业来说固然是一座金矿,但需要庞大的数据存储中心作为支撑,自主投入建设成本又过于高昂,从“云”上获取就成为目前最合适的方案。
“云计算未来会像水、电、互联网和煤气一样是一种公共服务资源,人们按需租赁和使用。”论坛上一位行业代表表示。
“云”法宝促制造企业高效转型
“希望每个企业都动起来,把有效运用大数据作为企业生存的法宝。”论坛上,禅城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局长李凯如此说道。
他表示,接下来禅城将制定推出更多政策推动企业上云。“包括运用区块链、物联网、云计算等方面。”
制造业企业运用大数据,对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进行改造提升,以数字化带动产业转型已经不是新鲜事。“以大数据为核心帮助企业对接市场,更加高效和精准,从而减少企业在人力和其他资源方面的投入。”浙江大学智能制造所副教授曹衍龙表示。
而企业“上云”,则意味着企业通过网络,将企业基础系统、管理及业务部署到云端,利用网络便捷地获取云服务商提供的计算、储存、软件、数据的服务。
“上云能够帮助企业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信息化建设成本、促进共享经济发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曹衍龙说。
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区,广东地区众多制造企业也亟待转型提升。大数据、信息化等作为最先进的智能技术工具,在此过程中可起到关键作用。
今年3月,广东省出台了《广东省支持企业“上云上平台”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的若干扶持政策(2018—2020年)》,宣布了3年推动1万家工业企业带动20万家企业“上云上平台”的计划。
计划显示,广东省将通过“云网”降费以及财政资金补助,推动1万家工业企业依托平台实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升级,带动20万家企业“上云上平台”降低信息化构建成本。
网易云企业服务部总经理岳峥辉在论坛上表示,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发展,为智慧企业的建设提供了信息基础和产业基础。
“以制造业为例,智能制造的落地,可以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的技术,对设备、研发、生产、物流、经营等环节进行数据的采集、处理与建模分析,进而实现创新研发、卓越制造、智能服务和智慧管理。”
阿里云ET工业大脑项目负责人王峰认为,云计算未来会像水、电、互联网和煤气一样是一种公共服务资源,人们按需租赁和使用。“它的便利性大大地促进了人们的创新实践。”
制造业“上云”需求旺盛
企业上云的概念,近两年来在制造业中热度不断攀升。但对于禅城本地制造业企业来说,智能化转型的步伐早已迈出,大数据先进技术手段的“赚钱”能力也有目共睹。
以佛山市海天调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天”)为例,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对于求变的海天来说,是不可或缺的核心资源。
海天发布的2017年年度报告显示,上述新型资源与海天业务蓝图的再次优化融合,进一步提高了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和效率,提高了对质量、对成本的正面影响,创造更多可见价值。
具体而言,去年海天运用大数据,进一步推动了以销售均衡来带动内部均衡供货、均衡生产,并取得明显成效,对促进产品质量稳定、减少峰值资源配置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周转、促进市场均衡销售等起到较大推动作用。
但并非所有企业都适合投入大量成本自建大数据平台,对于大部分制造企业来说,上云仍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像海天这样实力雄厚的企业,在搭建大数据平台方面自然更有优势,“但企业不能为了用大数据而用大数据,自建系统成本也比较高,云大数据服务能够在短时间内让企业看到效果。”广东睿江云计算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睿江云”)联合创始人郑懋光认为。
广东东鹏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鹏”)流程与信息技术管理中心总监阮贵强表示,上云对于东鹏来说是必要的。“东鹏有自己的云平台,但如果所有的企业数据都放在本地,对企业的业务扩大是不利的。”
阮贵强说,东鹏的业务遍布全球各地,单靠自身的云数据系统无法支撑企业运转。“以设计业务为例,目前东鹏也是用的第三方云数据系统,如果由我们自己来部署的话价值是不高的。”
海天、东鹏作为禅城龙头企业,尚且需要通过部分业务上云来获取更高效的大数据服务,大部分体量较小、自身IT部门实力较弱的制造企业对“云”服务的需求自然就更加迫切。
对于企业来说,上云最直观的效益在于减少IT基础设施、IT系统架构更新换代的成本。“很多中小型企业只是还没有发现自身对‘云’数据服务的需求。”王峰说。
“云”供给降低大数据使用成本
除了企业自建智能化系统,目前在禅城还有不少提供公有云平台服务的供应商,睿江云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作为禅城土生土长的互联网基础服务商,睿江云业务范围涵盖云计算、数据中心及增值服务等全链条服务。
在郑懋光看来,公有云平台较自建智能化系统运作速度更快,成本更低。“云平台就像是一个云计算的资源池,当企业需要它运作更多内容的时候,它能够顺利支撑,想节省运算资源时也可随时删减。”
他举例说,假设企业某次营销活动需要应用云计算技术,仅靠自身力量,需要一次性付出比公有云十倍以上的成本,才能够享受该服务。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借助云平台等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生产模式成为了越来越多本土企业的共识,如何找到合适企业需求的上云方式,成为了不少企业关注的话题。
郑懋光认为,当企业规模到达一定程度,云平台可以帮助企业更深入地优化生产流程、营销管理等方面。而对于初创企业来说,上云能让它们省去组建传统IT技术部门的烦恼,快速找到自己的商业模式,降低试错成本。
“在实际接触中我们发现,佛山传统企业对新技术很渴望,也愿意在生产过程中应用新技术。”郑懋光说,初具规模的电商企业上云积极性最高。这是因为电商企业竞争力已经从拼价格转为拼设计能力,而设计环节较为依赖大数据工具,能实时捕捉消费者喜好,从而引导设计生产,同时还能整合供应链,减少库存降低生产成本。
而陶瓷等传统制造业也希望能够通过云平台,将线下门店信息进行整合分析,实现跨部门、跨门店之间的数据连通,实现云上管理。
上云只是第一步,企业如何用好“云”,郑懋光建议企业内部首先要对上云有足够的重视和投入,尤其是技术员的投入。“这些技术员不仅要懂技术,还要有相关的行业背景,在了解企业情况的基础上利用云计算的能力和新型大数据工具,对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和输出。”
■他山之石
智能龙头打造“云大脑”
助制造业释放数据价值
江浙一带的企业,工业上云智能转型的脚步,已经越来越快。
去年年中,《浙江省“企业上云”行动计划(2017)》出台,提出要让10万企业率先“上云”,促进经济转型升级。随后,江苏携手阿里云,宣布启动“1 30 300”工程,推进江苏省内30家“信息化、工业化”融合服务机构、300家制造企业高效利用云计算、人工智能。
通过工业上云,江浙制造企业实实在在把大数据技术转换成企业效益。苏州协鑫光伏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协鑫光伏”)就是其中典型代表。
近年来,协鑫光伏通过在生产设备上加装传感器,收集了比较完整的生产数据。
据了解,光伏切片生产有着十分精密的工艺流程:一根仅0.1mm粗细的钢线不断摩擦硅锭,最终切出一片片仅0.2mm厚的硅片。车间的湿度、温度、砂浆上下部温度、导轮上下部温度等上千个参数在实时影响着生产。如此复杂的生产环境下,人工经验很难100%地保障产品质量。
而2016年8月,阿里云“工业云”拳头产品——ET工业大脑进驻协鑫光伏的生产车间,则充分释放了这些工业数据背后的价值。
目前,通过ET工业大脑的帮助,协鑫光伏的生产良品率已经提升1个百分点,这意味着企业每年可节省上亿元的生产成本。
基于阿里云云计算和大数据平台及阿里云大数据算法专家资源,阿里云为协鑫光伏打造了一套智能工厂的解决方案,其核心是通过对历史生产过程中的大数据进行建模分析,并实时监控、指导生产过程,提升工厂的管理水平和效率,提升产品的良品率。
阿里云人工智能首席科学家闵万里说:“我们找到了工业制造最核心的精髓。”互联网企业阿里巴巴,以其强大的大数据处理技术,贴近制造业,使得工业机器变得更加“聪明”。
未来,ET工业大脑仍将聚焦智能制造,接下来还将在关注能耗的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协同制造、智能产品设计及改造领域发力。
为了更好地在工业领域“大展拳脚”,阿里巴巴切入数据产业的基础领域——芯片制造当中。
在去年10月举行的2017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首席技术官张建锋透露,阿里巴巴自主研发的“阿里AI芯”将很快面世,将促使阿里云的服务更稳定、可控及高效。
■记者手记
“云”上矿藏虽好
也不能“人云亦云”
“上云”是常态,不“上云”是例外,企业上云似乎只是时间的问题。
随着新旧动能转换的推进,企业业务也面临着数字化转型的契机,而上云则成为企业转型升级中关注的焦点。
有业内人士预计,未来三年我国云计算市场将保持近27%的增速。在“数字中国”大背景下,各地方性数据中心、服务平台等建设加速,行业整体处于高景气状态。
然而,企业“上云”要根据企业自身IT系统的情况来定,要考虑企业IT现状、企业发展状况等因素,并结合企业对云的理解而定,不能“人云亦云”。
另外,有关部门在制定相关上云政策时也应了解企业实际需求,根据企业规模、类型、IT实力等细分因素制定相关政策。
“上云”赋予企业应用数据的弹性空间
“弹性空间”可以说是云服务给传统数据应用方式带来的最大的好处。如对于禅城著名电商企业西伍服饰来说,天猫“双11”“双12”等购物节线上流量压力较大,但平日的服务器流量却较为平稳,如果按照流量最高峰来部署服务器,那么一年下来就会多出许多闲置的系统资源,未免显得有些“不划算”。
云服务可以根据用户的负载情况随时动态地调整服务器实例的数量,或动态地引导用户流量到指定的机房站点,解决企业对数据需求“忙闲不均”的难题。当用户访问量暴涨的时候,通过弹性计算,服务器个数会随之自动增长,反之会自动下降,帮助应用度过负载高峰。
另外,云服务还具有易于开发,部署和维护的优点。传统上,企业要上线一个系统,往往要经过售前评估、商务谈判、下单、服务器到货、服务器上架、软件安装调试、正式投产等多个阶段。
而使用公有云服务,企业投产的流程将大大缩短。商务谈判、下单、服务器到货、服务器上架甚至软件安装调试几个步骤,可缩减为服务器租用和服务器调试两个步骤。甚至企业用户只要在网页平台上直接下单,就可使用云服务。
云服务商还可以在云平台上给企业提供扩展服务。云平台在数据积累方面有着天然优势,人工智能领域的功能往往是许多小型软件开发商所无法实现的。目前,这些需要雄厚技术背景支撑的服务,被越来越多企业所运用。
“上云”需事先确定步骤规划
云计算对于企业上云来说,主要提供基础设施服务,即计算、存储和网络服务。如果企业的IT基础设施、IT系统的架构需要更新换代,可以考虑采用云的供给方式。
另外,如果企业每年在IT领域投入很大成本,但基础设施还是无法满足实际需求,资源利用率却不高,资源供给不灵活,运营的成本居高不下,也可考虑云供给方式。
总体而言,根据企业对云服务的不同需求,企业上云的内容分为基础设施上云、平台系统上云、业务应用上云三大类。
如果企业决定上云,又应当注意什么问题呢?企业IT上云是系统性的工程,需要结合企业IT发展的规划、现有IT资源的现状、应用的需求等因素来确定。
对于大部分的企业来说,原来的IT应用部署模式,不同的应用都是由不同的软件开发商提供的,系统之间还有网络安全隔离,结构比较复杂。
所以上云之前,首先要确定上云的规划,如是整体上云还是部分上云,是逐步上云还是一次性上云。还要确定上云的步骤,哪些系统可以先迁移,哪些后迁移,并解决迁移后和周边的系统怎么协同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