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 协会动态 | 科技动态 | 金融动态 |
两会消息:银监会将于4月份开始对各大银行开展为期半年的信贷审核抽查,各银行政策不断收紧,贷款用途开始专项限制,各种福利陆续取消,2018年金融信贷将处于监管风暴中心,银行对客户的要求会越来越严!
中国数亿人的征信数据将被重新定义,这将进一步扩大个人金融业务规模。
1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官网发布“关于百行征信有限公司(筹)相关情况的公示”, 称已受理百行征信有限公司(筹)的个人征信业务申请,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征信机构管理办法》等规定,现将百行征信有限公司(筹)相关情况予以公示。其中,首批8家个人征信试点机构将成为百行征信的股东。
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当前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数据库已覆盖约8亿人,其中仅有3亿人有信用记录,有就业信息但缺失信用记录的人口超过5亿人,更有超过5亿人尚未被征信系统覆盖。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支付宝国内用户已达5.2亿,而微信活跃用户近10亿,因此,近芝麻信用及腾讯征信即拥有近10亿用户数据。这意味着数亿人个人征信信息将被重新认知,而这势必将扩大包括消费金融的个人金融业务的规模。
"信息效果集中才有价值,信息不集中,征信的价值不大。”中国人民银行的征信局局长万存知于2017年6月份曾公开表示,征信就是把债务人的负债信息集中起来,因为信息分散在不同银行、不同企业、不同经济组织、不同政府部门、不同地方,要把这些信息集中,集中度越高越全面,征信系统的功能就越强大。
信联将至
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已领先于欧美等发达国家。
"与美国相比,中国的互联网金融行业规模更大,在一些技术领域比如支付处置能力等也更领先。这主要是基于三个方面的原因:市场空白大、技术发展快和监管相对宽容。”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认为,大数据分析技术在美国FinTech发展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FICO分虽然明确易懂,但仍然不足以满足信用评估的需要。很多FinTech公司没有大数据可分析,受“公平信贷”条款的约束,不敢把一些可能有歧视嫌疑的数据用于分析信用,比如年龄、性别、种族、大学等等。而没有大数据分析做支撑,一些 FinTech公司的竞争优势就仅限于运营流程或者市场定位。
相对于美国金融科技公司谨慎地抓取对大数据信息,中国的公司相对肆无忌惮。
12月28日,南都个人信息保护研究中心发布的《2017个人信息保护年度报告》显示,在历次测评中,平台隐私政策透明度的分布都是陡峭的金字塔型,即透明度高的极少,尤其是互联网巨头生态圈建设带来用户数据共享安全问题非常值得关注。随着互联网巨头不断并购和布局上下游周边业务,势必涉及到与第三方或者关联公司进行数据共享。而过程中,企业是否征得用户同意?用户是否充分知情?数据是否去标识化?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表示,在创新和监管的追赶游戏中,金融创新似乎永远总是跑在前面。但我认为监管不能落后太久,也不能落后太远。在金融科技的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掌握好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适度平衡,实现监管、创新、再监管、再创新的动态博弈和良性循环。
由于征信市场中,一方面诸多不够合理的现象存在,另一方面虽然央行此前已试点八家个人征信公司,但均未能达到央行要求,以致于“数据孤岛”现象严峻,构建一个国家级的基础数据库,并实现行业的信息共享变得很有必要。
为构建立体式的信用风险防范设施,2016年9月,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成立的“互联网金融行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目前已接入蚂蚁金服、京东金融、用钱宝多家互联网金融协会会员单位。
定位于建立国家基础性信用信息数据库,“互联网金融行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与央行征信中心形成有效补充,逾期严重的用户将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例如贷款服务、信用评估,甚至对出行、购房等生活也会产生直接影响。
然而,这并不是监管机构设想的全部。
1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官网发布“关于百行征信有限公司(筹)相关情况的公示”,称已受理百行征信有限公司(筹)的个人征信业务申请,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征信机构管理办法》等规定,现将百行征信有限公司(筹)相关情况予以公示。
"互联网金融行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是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旗下机构,而百行征信的大股东是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预计百行征信成立后,互联网金融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的数据信息将导入百行征信,恶意逾期的用户数据将被上传至该平台并被市场机构所共享。
根据公示内容,百行征信注册地为广东省深圳市,营业场所(筹)为北京市西城区金融大街通泰大厦,注册资本为10亿元人民币,业务范围为个人征信业务。由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牵头,与芝麻信用、腾讯征信、深圳前海征信、鹏元征信、中诚信征信、中智诚征信、考拉征信、北京华道征信等8家市场机构共同出资成立。其中,互金协会持股36%,其余8家机构分别持股8%。现任汇达资产托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朱焕启将出任百行征信董事长,并兼任总裁。
百行征信的个人信用信息以个人负债信息为主,与负债密切相关的其他信息为辅。信息的主要来源是网络小贷、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和消费金融公司等互联网金融从业机构。服务对象也是网络小贷公司、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和消费金融公司等互联网金融从业机构以及商业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
芝麻信用、腾讯征信、前海征信等8家首批个人征信机构具有强大数据源的机构,具有非常丰富、稳定并可持续获得数据的入口,通过这些丰富的数据,“信联”可以对用户进行精准的定位。一旦形成这种定位,就会对用户行为形成一定的约束,进一步控制“老赖”行为的发生。
“中国的消费金融发展方兴未艾,未来消费金融发展必须重视风险控制、征信体系建设、消费者权益保护、大数据等金融科技的应用和场景金融的发展。”中国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孙国峰称。
信用背后
"消费者借钱、还钱问题能不能成功、顺利还是不顺利,取决于消费者作为个人的信用状况,根本问题我觉得是个人的征信问题。”万存知称。
信用的背后是金融服务,对于当前的消费金融服务尤为重要,消费金融领域应用最大的瓶颈是数据。
"在消费升级大浪潮驱动下,未来几年消费金融市场潜力广阔,互联网金融机构,电商、支付机构都在厉兵秣马鏖战消费金融大市场,整个消费金融市场成为蓝海市场,蕴藏着银行业未来巨大的发展机会。银行业在其中将发挥自己所长,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消费金融市场找到自己的一片发展空间,让消费金融市场焕发应有的活力和潜力,成为金融生长的一种新常态、新生态。”招商银行副行长刘建军在银监会银行业例行发布会上表示。
然而长期以来,银行的服务门槛相对较高,由于信用数据的缺失,消费金融的提供方主要依靠央行征信中心的数据开展业务,业务集中于房贷和车贷,而新兴的互联网消费金融则通过多方面数据综合考量借款人信用,可以为之提供更多消费类信贷服务。
由于海量弱特征数据的处理并非银行所擅长,因此金融科技机构,如智融集团的优势也就进一步凸显。据智融集团CEO焦可透露,区别于传统金融机构仅仅关注“强特征”的“审美单一”问题,智融集团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决策引擎将非标准化特征做标准化处理,生产和加工超过数千个维度的有效弱特征,能够对非传统银行人群进行评估,使其有机会获得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
"市场竞争需要超越对手的实力,最大的长期获利方式就是创新。”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在其著作《世界是部金融史》中写道,要想领先于竞争对手就必须不停创新。创新并非是要与众不同,而是要有打破常规的意识和认清自己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走出最适合自己的路。
未来在何处?
"中国的企业负债率远远高于美国,而中国的家庭、中国的个人负债率却远远低于美国。”焦可认为,中国的家庭、个人信贷里有非常大的加杠杆的空间,在整个消费金融市场里,有着非常健康而且增速非常快的需求。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发布了《中国工薪阶层信贷发展报告》显示,中国家庭的信贷参与率和资产负债率持续稳定增长,而美国家庭的信贷参与率先降后升,资产负债率呈下降趋势。但中国家庭负债率仍低于美国。
美国家庭的信贷参与率从2007年的77.0%下降至2013年的74.9%后,又于2016回升至77.1%。而资产负债率从2007年的14.8%增长到2010年的16.5%后,便持续降低至2016年的12.2%。
数据来源:美国SCF 2007、2010、2013、2016
近年中国家庭的资产负债率虽然在持续增长,但目前仍处于可控范围内。
从表2可以看出,中国家庭的信贷参与率从2013年的32.4%上升至2015年的32.7%后,又于2017年继续上升至34.6%。资产负债率从2013年的4.9%增长到2013年的5.3%后,持续增长至2017年的5.9%。
数据来源:CHFS 2013、2015和2017
华融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近日表示,综合各种指标并进行国际比较,中国居民杠杆率近期虽然增速较快,但其绝对水平尚未处于极端状态。尽管杠杆率高企并不必然意味金融风险的暴露,但增速过快值得关注。
虽然杠杆率高企未必暴露金融风险,但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仍引起监管机构的警觉。
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P2P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于2017年12月1日联合下发《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下文称《通知》)。很快,包括用钱宝在内的多家平台宣布及时调整业务和产品,用实际行动表明拥抱监管、合规发展的决心。
为何“现金贷”业务会产生?
中金所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赵庆明认为,现金贷等之所以如此快速生长,主要是因为正规金融服务供给不足,甚至是严重不足。而随着“信联”的成立,更多征信数据将被重新定义,市场将进一步扩大,“现金贷”业务有望获得进一步规范,如借款利率、不良率将降低,而那些有能力将更多科技运用到金融业务的公司将拥有更多市场。
至今《通知》已下发一月有余,市场中“现金贷”业务中存在的高额息费、不当催收、多头借贷、高杠杆、风险扩散等现象正在减少。
在2017腾讯风云演讲暨原子智库年会上,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提到,创新是引领金融改革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防范金融风险的必要手段。但金融作为特许的经营行业,自古至今对这个行业的外部规则和监管一直都是比较严格的,如何实现两者的平衡中一直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金融科技无论怎么发展变化,本质还是由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它没有改变金融的功能属性和风险属性。
"在创新和监管的追赶游戏中,金融创新似乎永远总是跑在前面。但我认为监管不能落后太久,也不能落后太远。”李东荣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