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 协会动态 | 科技动态 | 金融动态 |
抢抓制造业当家重大机遇,佛山坚持大力推动制造业“强筋壮骨”。
在2月8日召开的佛山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市长白涛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明确,今年佛山将支持不少于1200家制造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力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比例达55%。
工业技改投资是制造业增长的重要引擎,也是经济发展的信心指标,直接关系到实体经济发展的后劲。
作为制造业大市,佛山始终把工业技改作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近年来,大批佛山制造业企业通过数智化转型实现提质增效。去年,佛山工业技改投资666亿元,增速14.7%,增幅排珠三角第一。截至去年底,佛山超过四成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数智化转型。
逆势投资技改,是佛山制造业企业坚定发展信心的映射,也是佛山以政策引领制造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缩影。“年逾四十”的佛山制造,加快探索如何改出新天地。
“冬天”里的信心 工业技改投资持续领跑
翻看工业技改投资的历史数据,佛山一直非常亮眼。在2019年之前,佛山工业技改投资已经连续7年稳居全省第一。持续高企的工业技改投资是佛山经济加速跑的重要助推器。
2020年起,新冠疫情来袭,此后三年,疫情对社会经济造成巨大冲击,尤其是给企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在此背景下,佛山企业用工业技改投资展现对发展的信心:过去三年来,佛山工业技改投资额和增幅在珠三角乃至全省名列前茅。
工业技改投资领域涵盖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在佛山,近年来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成为工业技改投资的重头戏。疫情三年,一批企业顶住下行压力,大胆投建数字化智能化工厂和车间。
作为工业“压舱石”的龙头企业是这一轮逆势投资的先锋军。
位于佛山顺德的全球家电巨头美的集团,于2020年确定了全面数字化、全面智能化的转型战略。从2020年到2022年间,美的集团一共诞生了5家“灯塔工厂”,占中国“灯塔工厂”总数的约八分之一。去年5月,美的集团更投资100亿元打造数字科技产业园。
在南海,“亚洲日用玻璃大王”广东华兴玻璃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兴玻璃”)牵手西门子推动数字化转型。去年9月,华兴玻璃入选佛山市一级数字化智能化示范工厂。“我们正在探索打造行业内首个数字化‘灯塔工厂’。”华兴玻璃广东二公司生产副总经理梁健铭说。
龙头企业引领,佛山中小企业也纷纷拥抱工业互联网新技术,推动工厂变革。
佛山市顺德区赛恩特实业有限公司(下称“塞恩特”)是一家年产值约3亿元的中小型企业,主营汽车金属冲压、焊接零部件生产。2020年,塞恩特上马了投资2000多万元的大型自动化生产线。去年,塞恩特投资近8000万元兴建数字化工厂。
“当别人不敢投资的时候,我投资了,当形势好起来,订单回来的时候,我已经做好准备。”塞恩特董事长杨义贵说,“这就是在冬天里投资的策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敢于在“冬天”做数字化转型投资的企业不少。据统计,截至去年底,佛山有384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占比达到40.7%。
“改”出新动能 生产效率平均提升16.5%
在技改投资上的发力,正推动佛山制造迎来蝶变。其中既包括看得见的车间革命,也包括看不见的提质增效。
位于佛山高明杨和的万和工厂,今年开工显得比往年更加从容。作为燃气具龙头企业万和最大的生产基地之一,该工厂占据了万和超过一半的产值。开年后消费回暖订单大增,但万和杨和工厂并未遇到缺人、产能不足的难题。
这是万和集团企业内部的自动化示范工程,也是万和在数字化转型上投入最大的厂区之一。2022年4月起,万和与中国移动签约,谋划共同建设万和的5G数字化智能工厂。过去一年,仅杨和工厂就投入了5000万元推动技改。“这使得工厂在土地和人力没有增加投入的情况下,实现了产能的翻番。”万和杨和工厂厂长陈斌说。
数字化正改变着工厂的“生态”。走进万和杨和工厂,传统家电制造企业里员工“排排坐”的流水线已经逐渐消失,偌大的车间内仅有零星几条生产线上仍是“排排坐”,其他大部分生产线上是人与机械臂协作,或者全自动化操作。
“最直观的改变是,工作环境越来越好,对未来招工有很大的好处。”万和副总裁卢宇凡说,通过改造生产配套和提升生产环境,将有利于降低年轻人进入制造业的难度。
除了车间越来越好看,还有很多看不见的改变藏在企业的“账本”里。
陈斌透露,去年万和杨和工厂人员减少了15%,效率提升了30%,生产周期缩短了将近一半,库存量大幅下降,仓储面积减少了20%,在面积没有增长的情况下,企业实现了产能的翻番。
由于前后端数据打通,工厂生产由粗放走向精准。“传统不是按需生产,备货像是在‘赌’,只能大致估算。”卢宇凡说,线上线下数据打通后,可以快速获得数据,实现精准备货,得以大大降低库存量。
这几年,不少佛山企业都通过账本看到了数字化改造带来的提质增效成果。
比如,根据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数据,美的厨热顺德工厂通过在“端到端”价值链中应用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和其他第四次工业革命技术,使单位生产成本降低24%、交付时间缩短41%、研发时间缩短30%、缺陷率降低51%。
还有“微波炉大王”格兰仕曾披露,与2019年相比,企业微波炉2021年全产业链生产效率提升5.5%,能源利用率提升20%,运营成本降低20%,不良品率降低85.7%,研制周期缩短50%。
根据统计,佛山3849家实施数字化转型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效率平均提升了16.5%、产品交付周期缩短了20.2%。
跑好转型“马拉松” 今年支持超千家企业技改
在领跑全省的工业技改投资背后,离不开长期的政策支持。近5年,佛山就推出过不少与工业技改相关的扶持政策。
在2017年,《佛山市推动机器人应用及产业发展扶持方案(2018—2020年)》印发,成为佛山市有史以来针对机器人行业扶持力度最大的方案,首次扶持以融资租赁方式购置机器人,同时对企业以自有资金购买机器人等情况,给予不同程度的扶持资金。
2017年底推出的“佛十条”,提出支持企业开展技改,放宽技术改造事后奖补政策享受范围;2018年,修订版“佛十条”细化扶持资金,提出2018—2020年,市级财政每年安排1.3亿元专项扶持资金,支持企业应用机器人、机器人应用示范企业建设等工作。
而补贴力度最大、关注度最高的当属2021年出台的《佛山市推动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若干措施》(下称《措施》),提出从打造标杆示范、推动产业集群改造、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等五大方面支持转型。
其中,《措施》提到对在库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单个企业每年获得技改固投扶持资金总额最高1亿元;对其他制造业企业,单个企业每年获得技改固投扶持资金总额最高6000万元。
此外,《措施》还加大对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金融财政支持力度,包括设立总规模为300亿元的制造业转型发展基金,以及对制造业企业使用金融机构“数字贷”或其他金融产品进行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给予全额贴息等。
杨义贵正是通过“数字贷”获得了5000万元的贴息贷款,从而完成了投资8000万元的数字化工厂的建设,该数字化工厂于去年8月投产。“作为中小企业,塞恩特的数字化工厂落地离不开政策支持,我们也希望打造成中小企业转型的示范。”杨义贵说。
据统计,2021年,佛山共计打造市级示范工厂22家、示范车间64个;2022年佛山新增市级示范工厂26家、示范车间82个。
制造业转型绝非一蹴而就,佛山正在跑的是一场“马拉松”。根据2023年佛山市政府工作报告,今年佛山将支持不少于1200家制造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同时用好“数字贷”和制造业转型发展基金,实现新增数字化智能化示范工厂、车间80家,力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比例达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