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 协会动态 | 科技动态 | 金融动态 |
热点聚焦
“建议深化产业科技协同发展,加速推进广佛全域同城化建设。”“创新中医产业发展模式,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昨日,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在广州开幕。佛山与会省政协委员围绕广佛全域同城化建设、中医药发展、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等话题,积极履职建言,发出佛山好声音。
在新起点上深入推进广佛全域同城化
“对佛山来说,在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之后,如何立足发展新起点实现新作为?”省政协委员、佛山市政协主席熊志翔表示,他在此次会议期间将聚焦佛山未来发展建言献策。
当前,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熊志翔表示,佛山在新起点上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全力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形成了“双区驱动”叠加效应;支持广州“四个出新出彩”,广佛成为全国首个“双万亿”同城化城市组合,广佛极点具有巨大发展潜力。
熊志翔认为,佛山作为广东省继广州、深圳后,第三个跨入万亿元的城市,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支持广州“四个出新出彩”历史进程中,应该广泛学习借鉴深圳、广州的先进经验,发挥佛山制造业发达等优势,补足自身短板,加速迈向高质量发展。
“广佛极点背景下,推进广佛全域同城化,广佛同城的广度和深度都将拓展。”熊志翔表示,广佛同城化已经走过十多年历程,从广佛同城到广佛全域同城,广佛同城化将走向全地域同城、全领域同城新的历史阶段,未来要进一步深化在不同领域的全面合作,携手共创发展新辉煌。
在熊志翔看来,佛山要始终注重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走高质量发展之路这一主题,坚守实体经济,在“十三五”收官之年谋划好佛山未来发展的路径方向。“市政协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搭建平台广泛凝聚共识,为佛山发展贡献智慧力量。”熊志翔表示,接下来,市政协也将进一步携手广州市政协,做好广佛全域同城化两市政协合作。
建议共建广佛暨大湾区先进制造业技术转移中心
“当前‘四个出新出彩’行动为广州带来巨大利好,也为佛山带来发展新机遇。”省政协委员、民革佛山市委会副主委、佛山职业技术学院社会服务与科研处副处长刘建萍表示,此次会议她将为广佛全域同城化鼓与呼。
刘建萍认为,在新起点上推进广佛同城,要进一步健全广佛全域同城化工作机制,推动建设广佛创新同城示范区。围绕先进装备制造、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与健康共建四个万亿产业集群,推进广佛高质量融合发展试验区等重大合作项目建设,加强广佛相关产业的上下游配套协作,系统构建产业链延伸、价值链增值、利益链联动的增量发展、高度协同的现代产业体系。
佛山与广州两座城市各自特色鲜明,刘建萍建议,佛山主动对接广州现代服务业资源,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不断拓展“广州服务 佛山制造”“广州科技 佛山转化”的广佛产业协同、科技合作发展新空间,共建广佛暨大湾区先进制造业技术转移中心、知识产权技术交易平台,构建跨地区协同创新网络。发挥广佛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岭南文化中心优势,一盘棋考虑,深入挖掘文化旅游资源和红色资源,开发广佛同城工业和科普旅游线路,发放旅游路线图,发行两地游优惠卡,实现文旅产业资源共享、客源互送。
在交通领域,刘建萍认为,广佛两市可以以构建广佛创新同城示范区同城化交通网络为先导,实现广佛交通一体化为目标,加快推进两市轨道交通线网对接建设,加大两市快速路、高速公路和市政道路项目的建设合作力度,进一步提升广佛核心区快速通达能力。同时,发挥好佛山西站和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以及广佛地铁的作用,积极推进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项目前期工作,加强与广州白云机场、广州南站以及南沙港等客货运枢纽的联系与合作,共同打造国际综合交通枢纽。
摸清地下空间“家底”促进多功能开发建设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城市空间需求不断膨胀与地面空间有限的矛盾日渐突出,亟须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资源。省政协委员、民进佛山市委会主委、南海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武小文就关注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提出专项提案,建议政府未来进一步完善地下空间规划编制、健全管理政策体系、提升开发利用水平。
“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时,地下空间将进入黄金开发期。”武小文说,目前我省人均GDP已接近1.5万美元,但在地下空间开发上,有关部门和企业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意识不足,地下空间开发模式整体呈现原始、粗放式的特点。
珠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大量空间,而2020年是国家、省、市、区启动空间规划编制和多规合一的关键节点。武小文建议,加强战略前瞻,加强对地下空间规划的统筹,明确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规划目标、总体布局和管控要求,尽快完善地下空间规划体系与政策体系;出台相应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法规政策,完善立权归属、工程质量和安全使用等方面的制度; 强化地下空间开发意识,在重点区域进行集中整片开发。
“要做好信息摸查,建设地下空间数据共享平台。”武小文建议,加快全省地质勘探工作,特别是中心城区、重点区域的地质状况摸底,全面评估我省地下不宜开发区、适宜开发区、有限开发区,为后续的地下空间资源有效开发、安全利用、科学管理提供精准数据支撑。
在全面摸清城市地下空间“家底”后,进一步挖掘开发公共土地的地下空间资源,推动文化、教育、体育、医疗、科研设施等多功能地下空间建设。“如地下‘负两层’复合型设计、‘港湾式’地下接送系统等。”武小文说,通过地下空间的充分开发利用,可以缓解人口高度集聚,土地资源紧张带来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用地不足的问题。
利用大数据技术推动中医标准化
广东建设中医强省十几年来,中医药资源与服务能力实现极大增长,在中医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上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但新形势下,如何创新中医产业发展模式,更好地助力广东建设中医强省,仍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医疗服务能力较为薄弱,中医人才数量明显不足,年龄结构老化,诊疗水平无法满足病人的需求。”省政协委员、致公党佛山市委会副主委、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影像中心主任朱新进认为,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要在加强基层中医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壮大中医人才队伍等方面不断推进基层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朱新进建议,建立科学完善、符合中医特点的考核评价标准,充分发挥评价标准指挥棒的作用,加强对中医技术使用率、中药使用率、中医药的临床疗效等指标的考核,突出各项考核指标的中医药特点,建立科学完善、符合中医特点的评价标准。
经验积累在于运用,朱新进建议,基于广东省的国医大师、名老中医、临床专家等积累多年的临床用药经验,以及大量的诊疗资料、中医文献、典籍等,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其进行归纳总结,构建中医临床数据处理系统。“在数据化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应用数据分析,为指导临床诊疗提供理论技术支持。”朱新进说。
“广东还可发展特色中医药健康服务产业。”在朱新进看来,广东可利用中医药健康服务产业先行发展的优势,加强政策引导,重点扶持特色健康服务产业;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健康服务创新人才、创新技术和创新项目;依托粤东西北的生态和旅游资源、各地医药种植资源,推动广东中医产业的医疗、养老、养生、旅游、文化融合,培育若干健康服务示范城市、示范项目和知名品牌。
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首场“委员通道”举行,湾区文化成关注热点
构建粤港澳爱国文化旅游品牌路线
在建设人文湾区的同时大力推动善爱湾区的构建。”“整合湾区爱国主义文化资源,打造湾区爱国主义文化精品。”……昨日上午,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举行首场“委员通道”。6位来自各界别的省政协委员就建设善爱湾区、构建大湾区爱国主义文化旅游路径等话题进行发言,湾区文化成委员关注热点。
“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我们在享受改革开放时代红利的同时,要给予身边特殊人士更多的支持和关爱。”省政协委员、广东画院美术馆副馆长卜绍基在“委员通道”发言时提出了构建善爱湾区的建议,呼吁在建设人文湾区的同时,大力推动善爱湾区的构建,关注身边的特殊群体。
卜绍基建议,要以文化艺术交流为纽带,定期举办湾区特殊人士的文化艺术交流展演,宣扬平等互助的善爱湾区精神。拓展内地文艺公益活动范围,推动湾区慈善事业一体化发展,争取让粤港澳三地的特殊人士在大湾区能享受同等的文化福利待遇。另外,向全社会大力宣传艺术无障碍、慈善无界限的理念,弘扬善爱湾区的奉献精神。
乐善好施、通济天下,佛山自古便有行善积德、帮扶襄助的传统。近年来,佛山紧紧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工作中心,高度重视挖掘、宣传和学习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工作,好人好事不断涌现,不断擦亮“大爱佛山”品牌,塑造城市文化内核。
“粤港澳三地地缘相近,有着不可分割的文化血脉。”省政协委员、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馆长杨琪关注粤港澳爱国主义文化旅游路径的构建。
在杨琪看来,整合粤港澳三地文化资源是构建粤港澳爱国文化旅游发展路径与品牌路线的有效举措,建议有关部门协调港、澳和珠三角九市建立文化资源整合机构,共同设计开发优质的爱国主义旅游路线。“按照‘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 的思路,加强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建设爱国主义多种业态,发展文创产业,开发文创产品,打造湾区爱国主义文化精品。”杨琪表示。